同理「心在哪?」:以工作坊形式學習設計思考影響同理心之探討

同理「心在哪?」:以工作坊形式學習設計思考影響同理心之探討

馬 敏元, 謝 辰甫, 遲 家琦

摘要


  在創新成為現今企業生存策略的趨勢之下,設計思考被廣泛地視為是實現以人為本的創新之有效途徑。而所謂的以人為本,即是落實同理心去看待使用者。目前,在台灣以工作坊的形式在進行設計思考教學推廣下,工作坊中參與的學員透過方法學習或工具的運用及互動討論,在各個步驟中有著運用同理心的機會並受到來自他人的刺激。由此本研究針對工作坊參與學員的同理心能力在經由學習設計思考後,是否會受到形式及內容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或提升?以此為研究目的,並從(1)了解參與設計思考工作坊學員同理心前後的差異,與(2)探討同理心有/無差異產生之可能原因兩方向來進行探討。
  本研究以設計思考工作坊執行搭配人際關係反應量表(IRI)的填寫,來探討同理心在經歷工作坊後的差異,另於工作坊結束後,以半結構式訪談形式,捕捉與盤點學員在設計思考的各個步驟當中運用同理心之情形,接續採質性編碼的方式分析之。
  研究成果,以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針對工作坊學員之IRI四個分量表進行統計後,發現在工作坊形式下同理心在幻境融入(FS)的向度有顯著提升,其餘向度則無顯著差異。經由質性編碼針對「設計思考階段」、「同理心四向度」、「同理對象」以及「展現同理的時機」四個主類別及其子類別分析與比對類別間的關聯性後發現,以工作坊形式操作的設計思考活動中,某種程度上擴增了對議題探索的多元觀點與視角,能夠引導學員藉由「想像情境」與「想像角色」兩種方式融入議題中,展現「同理心」。另,發現不僅在「Empathize」步驟中有同理的展現,同理表現是以帶狀的形式貫穿於設計流程的各步驟中。最後,基於此發現,本研究進一步依各步驟盤點出在運用方法工具時與討論互動間對應同理心的重要節點,可作為往後規劃設計思考工作坊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