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包浩斯教育理念,展望臺灣工藝發展-以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新趣」專案為例

回首包浩斯教育理念,展望臺灣工藝發展-以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新趣」專案為例

張 繼文, 葉 俊麟

摘要


本研究試圖借鏡百年以前包浩斯聯合其「造型師傅」與「技術師傅」所採取之「工坊」運作模式,提出理論結合於實務的工藝傳承發展模式。為因應當前臺灣工藝產業所面臨之轉型衝擊,「工藝新趣」專案是以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中心為平台,媒合工藝師與設計領域師生團隊,導入科技與技術從事工藝創作的一項工藝傳承發展計畫。希望透過設計及品牌加值而從傳統邁向創新,目的乃為開拓工藝發展上的全新契機。本研究採取文獻回顧及多個案研究法,藉由「工藝新趣」計畫中之實際案例,探討臺灣工藝發展與包浩斯發展脈絡之間的聯結,發現工藝產業共有6項特質契合於包浩斯精神。分別就生產方面,工藝在工序製程及技術傳承有所改變;以及在產品方面,除了重視形色與機能,同時藉由文化轉譯爭取消費認同。研究結論為:1.傳統技藝固須持續維繫工藝上應有的手感價值,但新創科技工具的協作亦有助於工藝品朝向商品化邁進。2.藉由工藝師與設計師的分工合作,可創造出更符合於現代生活的工藝產品。3.工藝產品之外在形式透過設計進行符號轉譯,將有利於其中的在地識別被提升為足以突顯產品內在意涵的附加價值。